日期:2021-07-21 浏览:583
李文祥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25年5月出生,1947年12月入伍,河南濮阳人。他参军后,在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83师247团,先后参加了济南、淮海、渡江和平潭岛等战役,荣立特等功、二等功、一等功等,荣获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1956年8月转业到福建省建筑厅第三建筑公司。1962年7月,他响应国家号召,主动要求返乡务农,在老家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先后任民兵连长、生产队长、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,带领群众挖渠引水、改良水稻、发展小麦加工等,让大家吃饱穿暖奔小康。他甘守清贫,默默奉献,从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功绩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。2015年9月被授予“时代楷模”称号。
1956年,时任副连长的李文祥,转业到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。那时,李文祥每月66元的工资,有着让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,正所谓春风得意。在福建,李文祥与闽南农村姑娘陈宝珍喜结连理。当时的生活幸福美好,但李文祥心里并不畅快,他时刻想念着家乡。他说,“我生长在黄河边上,是吃黄河水长大的,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贫困中挣扎,我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。”
1962年,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,李文祥响应党的号召,第一个报名支援农村。他咬破手指,在报名表上摁下鲜红的血指印。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范县老家。面对眼前铺满盐碱的贫瘠土地,面对连一顿饱饭都没有保证的父老乡亲,这位经历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汉子横下了一条心:“我就不相信,改变贫穷比攻城打仗还难!”
当大家推举他当上村里的大队长后,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,天天绕着村里的这些土地琢磨。当时县里号召引黄种稻,而北街村地处背河洼地,水洼地多,正适宜种稻。李文祥下定决心,主动担任稻改队长。1966年,他和妻子凭着在福建的种稻经历,带领大家挖渠引水,修整水田。
经过稻改,原来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的低产田,第一年就有了一千多斤的好收成。不仅让全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,也结束了全村吃救济粮的历史。而今,这里的优质水稻已经成为范县的知名品牌,被命名为“国家优质水稻示范区”。此后,为了让村里人更快富裕起来,他还带领大家种西瓜,发展小麦加工企业。他说:“啥时候全村人都富裕了,我的任务就完成了。”
村委会主任董明亮掰着手指头历数了李文祥为村民所做的一件件事:村里建养殖场,他捐出盖房子的木料;村里调整种植结构,他出钱购置设备;村里建学校、修马路,都是他第一个捐款;村里的那些贫困户也都得到过他的资助……
“党员干部不能给国家添麻烦”李文祥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不受诱惑,宠辱不惊,守住了寂寞,更耐住了清贫。
有人给老人开玩笑:“你要是当年不回来,早就该享受离休待遇了。”他却说:“干革命是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,不是为了要待遇!”福建省建筑厅的同志曾先后两次辗转来到范县找到他说:“组织上恢复你的干部身份,落实你的生活待遇,可以马上返回工作岗位。”李文祥却非常平静地说:“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,不用麻烦组织了!”
1998年,全国开展“爱心献功臣行动”,为革命功臣新建或翻修住房。范县民政局在调查摸底后确定了90多位革命老功臣,李文祥就是其中一个。可是,当县民政局决定为他翻修房子时,却被拒绝了。他说:“我的房子一不透风,二不漏雨,还能住。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。”
(资料来源:人民网)